社会实践
首页» 创新实践» 社会实践

【理工】社会实践丨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开展“敬老护河传暖意,青春志愿显担当”社会志愿服务活动

来源:聊城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作者:王钧瑶 张婷婷   发布日期:2025-08-23

  

  为践行志愿服务精神、涵养学生时代担当、汇聚社会正能量,8月15日至8月22日,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夕照匠心・暖龄续航”志愿服务队,在临沂市南竺院社区开展涵盖敬老服务、蒙阴县博物馆讲解、汶河河岸环保清扫等综合性志愿活动,以青春行动传递温暖与责任。

  队员们走进敬老院,用暖心陪伴与细致清扫为老人们送去关怀。活动期间,志愿者们轻步来到老人身边,面对与家中祖辈年岁相近的长辈,主动拉起家常,倾听老人们讲述过往岁月的难忘故事、分享生活智慧,偶尔穿插的趣味话题让活动室笑声不断,两代人距离在温馨交流中悄然拉近。另一组队员则快速分工,开展过道走廊清扫工作:用扫帚细致清理地面灰尘、碎屑及落叶,逐一清除墙角缝隙杂物等。一番忙碌后,敬老院过道干净无杂,为老人们营造了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

  为清洁汶河河岸,队员们提前备好手套、分类垃圾袋、清洁铲等工具,前往指定清扫区域。活动中,他们沿河岸与公园路径行动,或弯腰捡拾落叶、烟头、纸屑,或用清洁铲清除地面胶印、擦拭污渍,分工协作清扫周边环境。清扫间隙,队员们还向过往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倡导共同守护家园整洁。经过数小时努力,河岸及周边道路变得干净通畅、清爽有序。此次行动不仅切实改善了人居环境,更传递了“绿色环保、人人有责”的理念,以青春行动为美丽家园注入了温暖力量。

  在博物馆公益讲解现场,队员们化身“文化传播者”,提前深入梳理馆藏文物背后的故事,不仅重点理清“沂蒙精神”“第二次岱崮保卫战”的历史脉络,还通俗解读徐岳数学算法等文化遗产的内涵。讲解过程中,他们向观众清晰讲述革命先辈支前奉献的感人事迹,生动还原文物承载的红色记忆,同时主动与观众互动答疑,引导大家细致观察文物细节。此次公益讲解既助力参观者传承红色精神、汲取文化养分,更充分展现了青年志愿者的责任与担当。

  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仅让志愿者在实践中锤炼了品格,更以青春行动为敬老助老、文化传播、生态保护注入了活力。志愿者们纷纷表示,未来将更积极投身各类志愿服务,为社区发展与社会公益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审核 赵长平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