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作者:郝思怡 王宇涵 发布日期:2025-08-14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寻传统非遗与现代科技的相融界限,7月2日至8月13日,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韵砖承先锋队赴山东省聊城市贡砖生产基地、山东临清运河钞关、山东省聊城市运河文化博物馆、临清市贡砖文化产业园进行实地调研,旨在深入了解贡砖制作技艺、挖掘运河文化内涵、助力非遗传承。
临清贡砖以其“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优质特性,曾支撑起明清北京故宫、天坛等皇家建筑的修建,被誉为“天下第一砖”。临清贡砖的传统烧制技艺工序繁杂,步步体现出大国工匠精神。随着时代变迁,临清贡砖面临着传承断层、应用场景狭窄等困境,其活化利用成为亟待破解的课题。为进一步破解传承困境,河韵传承先锋队深入贡砖产业内部了解贡砖的制作流程,环保价值,文化内核以及现代创新,赋予传统技艺现代审美价值,助推非遗手作焕发生机。
7月2日,团队走进贡砖生产基地,探访传统工艺制作全过程。负责人赵庆文介绍贡砖相关知识,现场可见工人们耐心手工制作标准砖坯、砖坯晾晒后装窑、添火控温、洇窑。赵庆文指出,贡砖传承遭遇困境,因年轻人认可度不高及体力劳动强度大。尽管贡砖技艺受到关注,知名度提升,但仍需科技助力,优化生产,焕发新活力。
7月4日,团队赴山东临清运河钞关实地探访。团队走访钞关的主体建筑,详细了解它的建造布局、运作方式和兴衰历程,通过现存的遗迹和史料,真切感受到百年前运河关口的管理智慧。队员同时探访“承恩选隽”纪念馆,这里生动刻画明清时期钞关官员清正廉洁、恪尽职守的风貌;在“洞彻”纪念馆,展现当时选贤任能、考核严明的制度传统。这些廉洁文化的印记,与钞关现存的廉洁碑廊、教育展厅相互印证,为今天的廉政建设提供宝贵的历史借鉴。
7月5日,团队赴山东省聊城市运河文化博物馆开展调研。参与者们从技艺传承、文旅融合与文创开发等多个角度深入展开研究。在文旅融合方面,运河文化博物馆打造“寻砖问脉”沉浸式文旅项目,队员们可通过AR技术还原贡砖进京漕运场景,项目开放首年接待量突破15万人次。这引发同学们对“两河”文化视域下临清贡砖的活化利用研究关注。
8月13日,团队于山东省聊城市、泰安市等地进行走访调研,当地居民表虽然示贡砖是当地传统非遗,但是他们对贡砖的制作与利用了解不够深入,期待未来有更多与贡砖相结合的文创产品以及宣传,让群主更加了解这个传统手工业。
本次调研活动围绕贡砖技艺、运河钞关历史与廉洁文化展开,不仅深挖“两河”文化内涵。结合传统与现代,探讨贡砖工艺传承及科技应用,还关注贡砖与运河文化的历史价值、现实意义及非遗传承挑战。
(审核 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