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首页» 创新实践» 社会实践

【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星火传承”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聊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发布日期:2025-08-30

  为深入推进红色文化传承工作,切实加强青年群体爱国主义教育,2025年8月20日至30日,聊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星火传承”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以“红色基因、革命精神、青年教育、爱国主义、齐鲁文化”为核心主题,系统开展鲁西南地区红色场馆调研与实践成果转化工作,为红色文化活态传播注入青春动能,助力红色精神在新时代持续焕发活力。

  7月,实践团率先启动实地调研工作,先后赴山东省聊城市范筑先烈士纪念馆、孔繁森纪念馆,临沂市沂蒙革命纪念馆开展专项调研。期间,团队通过实地参观记录、开展访谈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多元方式,全面掌握三座红色场馆的文化资源现状,深入了解青年群体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情况。

  8月20日至24日,实践团对前期收集的220份有效问卷、近百页调研记录及十余次访谈资料进行系统整合与深度分析,精准提炼青年红色文化认知特征。数据显示,82.3%的受访者充分认可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但仅35.7%的青年完整参观过红色纪念馆,另有68.5%的青年期待红色场馆增加互动体验项目。同时,团队梳理出三座场馆存在的问题:范筑先烈士纪念馆静态展品占比超八成,数字交互功能不足;孔繁森纪念馆关键实物尚未实现3D数字化呈现;沂蒙革命纪念馆“小推车精神”的活态传承面临挑战。

  8月25日,实践团召开心得研讨会,实践团成员结合专业提出“革命时期物资材料力学性能与支前效率关联”的研学思路,为红色文化与专业教育融合提供新方向,会议还明确从展陈创新、青年参与、时代解读、联动宣传四大维度制定传播优化对策。随后,团队完成《鲁西南红色场馆精神传承现状及青年认知调研报告》定稿,推出“红色VR场景还原”“革命故事短视频”等传播方案,拟定“高校红色讲解员培育计划”,联合三馆规划“鲁西南红色文化联盟”框架,同时开发“大刀队主题潮玩”“援藏路线数字藏品”等文创初稿,助力红色IP现代转化。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仅有效提升了实践团成员的红色文化素养与社会服务能力,更在红色文化资源挖掘、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创新等方面积累宝贵经验,为进一步推动鲁西南地区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审核人:齐亚伟)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