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首页» 创新实践» 社会实践

【商学】商学院(质量学院)山东省聊城市青年红烛爱国主义实践队开展“青年红烛探红途,孔繁森馆悟担当”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商学院(质量学院)   作者:关梦柔 冯佳慧   发布日期:2025-09-01

  

  近日,商学院(质量学院)教师侯杰带领2024级经济学1班12名学生组成“山东省聊城市青年红烛爱国主义实践队”,赴聊城市孔繁森纪念馆开启“青年红烛探红途,孔繁森馆悟担当”主题社会实践,以沉浸式体验解码英模精神,筑牢青年担当意识。

  为破解当代青年对英模精神认知碎片化问题,实践队提前两周研读《孔繁森传》,梳理“三次援藏”“捐肾救母”等12个典型事迹,将其与二十大报告中“中国式现代化的民生维度”“青年使命担当”等论述对应,编制《英模精神与时代要求对照手册》,以“理论预习+实践验证”模式夯实实践基础。实地探访中,队员们在主展厅“党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去”展牌前驻足深思,通过拍摄磨损藏靴、对照工作日记还原产业举措、扫描二维码查看8.6元遗物账单等“实物+数字”方式,让抽象精神转化为可感知的历史切片。

  在纪念馆“青年学习角”,实践队围绕“孔繁森大爱对个人与集体关系的启示”开展15分钟微讨论。队员郑桐雨结合孔繁森日记“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指出其与二十大“增进民生福祉”要求高度契合;四川籍队员刘月梅联系家乡脱贫故事,提出孔繁森西藏实践与产业扶贫思路本质相通。最终团队提炼“奉献是青春底色”“担当需从细节起步”等12条感悟,手写于纪念卡片。

  “从实践中生长的认知更具穿透力”,侯杰表示,此次活动让学子们深刻感悟英模精神时代价值,进一步激发了青年勇担使命的责任感。

  (审核员:刘聪睿)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