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焦雨乐 郭钰涵 发布日期:2025-09-02
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少年儿童心中扎根,8月13日,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点点微光服务队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开展“指尖上的传承——小学生非遗体验日”社会实践活动,以剪纸、泥塑、皮影等鲜活非遗项目为载体,带领孩子们触摸非遗温度,传承文化根脉。
活动筹备阶段,服务队提前选定宽敞且便于互动的场地,邀请适配小学生理解的剪纸、面塑等非遗传承人,筹备含安全剪刀、彩纸等工具及实物样品的体验包。团队将非遗知识转化为童趣语言,制作图文并茂的非遗故事卡片,同步发送活动通知,提醒孩子备齐舒适衣物以便参与。活动当日,孩子们按时签到集合。传承人先以“剪纸里的小动物”“面团变变变”等动画短片引入非遗项目,结合实物讲解简单历史与趣味知识点,演示剪纸对称剪法、面塑揉搓技巧,通过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孩子兴趣。在分组体验环节,孩子们在志愿者协助下尝试剪对称窗花、捏简单小动物,传承人巡回指导,还分享 “过年为什么贴剪纸” 等生活化非遗故事,让文化传承更接地气。在此基础上, 开展小作品展示会,孩子们兴奋介绍创作,传承人给予鼓励式点评,最后集体与作品合影,定格非遗体验美好瞬间。活动结束后,服务队整理照片、作品及反馈,制作《小小非遗体验手册》,剪辑 “小朋友的剪纸初体验” 等短视频发布于学校公众号。同时向传承人致谢并反馈孩子收获,收集适合低龄儿童的非遗体验建议,将优秀作品在校展示区陈列,让创作成就感持续传递。
此次活动以沉浸式体验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 “一针一线” 的匠心、“一雕一塑” 的智慧,在趣味互动中播撒非遗传承种子,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好奇心与自豪感,让流淌在 “代代相传” 间的非遗瑰宝,在童真守护与热爱中焕发持久生命力,为非遗传承注入少年力量,也为高校学子搭建实践平台,以青春行动助力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审核员 史仁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