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张亚楠 陈九阳 发布日期:2025-09-02
为推动马克思主义文化传承理论与非遗实践深度融合,推动非遗文化与家风美德的传承传播,8月2日至8月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童马寻光服务队在山东省聊城市乡村记忆博物馆开展“木马承风 扇载家韵”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伊始,志愿者团队系统整理聊城本地的木马非遗资料,并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文化传承、家庭美德的重要论述形成理论与实践对照表。在与非遗工坊对接及岗前培训工作中,团队将“木马承载的匠心精神”与“家风蕴含的崇德理念”融入筹备各环节,通过解读木马纹样、筛选家风故事,直观领会“技艺载道”的丰富内涵。同时,志愿者们深度参与非遗传承人指导的木马制作基础流程,在木料打磨、纹样雕刻等实操中真切感受传统技艺的温度,并结合实践进一步深化对“木马承风”的理解——匠心坚守如“木之坚韧”,夯实文化传承根基;家风浸润似“纹之延续”,推动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为推动非遗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有效传播,,志愿者围绕“扇载家韵”主题设计贴合儿童认知特点的互动创作方案,通过“木马小剧场”情景导入、分龄创作指导等形式,将抽象的非遗文化与家风内涵转化为具象可感的扇子创作实践,为面向儿童开展的传统文化传播活动奠定扎实内容基础,也为推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传统美德的青少年传播探索了创意化路径。
此次活动,不仅有利于推动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与青少年群体的深度连接,实现非遗活态传承、家风美德弘扬与青少年成长教育的有机统一,而且有利于探索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具象路径,为培育青少年文化自信提供生动载体。
(审核员 史仁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