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曹含章 陈九阳 张一诺 发布日期:2025-09-03
为深入挖掘木版年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内涵,积极探索其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的有效路径,8月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薪版焕乡服务队于苏州市博物馆西馆开展“探寻年画非遗韵 助力乡村振兴行”社会实践活动。
服务队成员重点参观了馆内桃花坞木版年画专题展,在专业人员的讲解和引导下,系统梳理了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沿革与技艺特征。服务队成员通过观赏不同时期的木版年画作品,清晰把握年画从早期祈福纳祥、戏曲叙事到现实主义题材的发展脉络,理解其在各时代背景下的文化意义与民众精神追求。在工艺层面,成员们通过实地观察和现场交流,深入了解了雕版、套色等核心技艺的操作流程,并重点关注该传统工艺在当代的传承现状与创新实践,尤其聚焦年画在乡村地区的传播模式与现代化转型案例。
调研期间,服务队成员将桃花坞木版年画与山东省部分年画进行对比分析,在把握其共性特征与地方风格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木版年画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可能路径。结合展览所呈现的文化、审美与产业价值,队员们进一步探讨了将年画元素融入乡村文旅建设、文创产品开发等领域的实践方案,为激发非遗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梳理出初步思路。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加深对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内在联系的认识,提升服务队成员对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地方文化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审核员 史仁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