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彭姝玥 陈九阳 张一诺 发布日期:2025-09-03
为深入挖掘木版年画文化价值,探索其与乡村文化振兴的融合路径,7月1日,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薪版焕乡服务队到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非遗博物馆,开展“年画焕新添活力 乡村振兴展新卷”社会实践活动。
在博物馆内,服务队将调研焦点锁定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年画。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队员们系统梳理了年画从祈福纳祥的朴素图案,逐步演变为承载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丰富题材的艺术形式的过程。工艺展示区,成员们通过浏览不同时期的印刷流程演示,观察雕版、套印等核心技艺,深入理解了年画制作需历经画稿、刻版、印刷等多道繁复工序,每一环节皆蕴含独特匠心。
结合时代发展,服务队与博物馆工作人员就“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及“非遗文化如何赋能乡村振兴”等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讲解员结合博物馆的运营实践和文创产品开发经验,为队员们提供了宝贵的解答。在思想碰撞中,队员们逐步明晰了木版年画融入现代生活场景的可能方向,积累了利用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振兴的多元思路。
本次实践活动不仅为服务队后续的木版年画调研与乡村振兴实践提供了丰富素材,更深化了队员们的文化认同感,从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中汲取精神力量。服务队将以此次调研成果为基础,积极投身传统文化传播,以实际行动推动木版年画在新时代重焕生机,激活非遗文化这一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审核员 史仁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