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 彭姝玥 陈九阳 张一诺 发布日期:2025-09-03
为探索木版年画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经济和文化发展动能,7月31日,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薪版焕乡服务队于临沂市郯城博物馆,开展“非遗创新绘乡韵 木版年画实践行”社会实践活动。
在博物馆展厅,服务队成员通过专业讲解,系统学习了木版年画的图案符号、历史脉络与制作工艺,并记录相关调研笔记。掌握相关知识后,服务队成员担任临时讲解员,向参观者介绍木版年画的历史、工艺与文化内涵。针对参观者提出的“年画风格与地域民俗关联性”及“机器印刷与传统手工区别”等问题,成员结合所学内容进行解答,阐释木版年画不同风格背后的地域文化背景,比较不同生产方式的特点,增强了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理解。
此次实践不仅巩固了队员对木版年画的系统认知、提升了文化传播能力,而且有效扩大了非遗受众群体。其探索的“调研-学习-传播”模式,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助力形成“青年传承非遗、非遗反哺乡村”的良性循环。
(审核员 史仁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