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首页» 创新实践» 社会实践

【马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巧手承千年银韵 童心铸文化乡魂"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贺怀辉 高凯美 赵一帆   发布日期:2025-09-03

  

  为激发非遗技艺的当代生命力,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传统文脉,7月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齐鲁护苗·心灵筑基"志愿服务队于聊城市乡村记忆博物馆开展"巧手承千年银韵,童心铸文化乡魂"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现场,指导老师以苗银展品为载体,生动阐释了"蝴蝶妈妈"等图腾所蕴含的生命哲学。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小朋友们从纹样符号中读懂苗族的文化记忆。随后,志愿者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引导小朋友们思考传统工艺如何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生,让抽象的文化概念转化为可感知、可理解的鲜活知识。  

  实践环节,小朋友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纷纷化身为“小匠人”,沉浸式体验錾刻纹样、拼贴仿银元素等核心工艺,并将传统纹样巧妙转化为具有现代实用性的冰箱贴。创作过程中,小朋友们热情高涨,围绕“如何让苗银装点生活”展开热烈讨论,提出“书包挂饰”“文具图腾”等充满创意的构想。这些天马行空的想法,让厚重的传统技艺与跳跃的青春思维发生激烈碰撞,迸发出无数创新火花,也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到传统工艺在新时代焕发的无限可能。

  本次活动创新构建"文化解码+实践创造+思维拓展"模式,不仅让小朋友们切身感受到非遗技艺魅力,更推动博物馆形成《苗银技艺青少年传承实践指南》,为后续开发"非遗+研学"课程体系提供范。

  (审核员 史仁扩)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