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刘嘉丽 高凯美 赵一帆 发布日期:2025-09-04
深入乡村实践,助力产业振兴。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禾音弘响服务队于7月26日在潍坊市昌乐县庵上湖村开展“一亩三分地,果蔬振兴计”社会实践活动。
服务队成员首站抵达庵上湖村,他们在这里亲眼见证了智能大棚内圣女果、草莓等水果的勃勃生机。村里的管理智慧制度——大棚种植户的绩效考核制度同样令人瞩目。“产量、品质、绿色种植达标率各占三成,剩下一成看邻里互助”,听着村支书的讲述,服务队成员切实体会到这种“干好干坏不一样”的激励机制,正推动村民们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极大激发了村民们的主动性。
当成员们走进火山小米生产基地,不禁深受感触。褐色的火山岩土壤中,小米穗颗粒饱满。这里的“绩效”蕴含在每一粒米中:从选种、耕作到加工,全程采用二维码溯源,每块地的负责人姓名、施肥记录均可查询。负责人笑着说:“我们的考核表就在消费者手机里,品质过硬,订单才稳。”队员们拿起手机扫码验证,对这种用品质赢得市场的理念有了更真切的认识。一路观察,一路思考。从庵上湖村大棚的量化考核到火山小米基地的溯源管理,服务队成员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的关键不仅在于技术赋能的“硬支撑”,更离不开制度激励的“软实力”。未来,服务队成员将继续深入基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青春力量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审核员 史仁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