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高轩 高凯美 赵一帆 发布日期:2025-09-04
为传承传统农耕文化,厚植劳动实践精神,8月5日至20日,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禾声弘响服务队先后赴山东省聊城市、潍坊市等地,围绕农耕技艺传承、传统农具智慧挖掘及乡村振兴实践,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服务队成员走进田间地头、农家院落,通过亲身体验农耕劳作、走访老农人、记录传统农具使用技艺等方式,沉浸式参与农业劳动,广泛收集村民对农耕文化传承的意见建议,以实际行动为农耕文化的现代转化注入青春力量。
田间识苗,解码农耕技艺
服务队成员首站来到聊城市辣椒种植基地。在这里,他们走进田间地头,沉浸式体验真实农耕场景。在辣椒种植区,成员们紧跟农户脚步,全神贯注学习辨别辣椒成熟度的诀窍,小心翼翼进行采摘,将书本上的农学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农耕技能。除草环节,成员们手握农具,在烈日下弯腰劳作,汗水一次次顺着脸颊滑落。实践期间,服务队成员还与多位高龄农户进行了深入交流。谈及早年旱灾时,全村人缑田掘井、挑水保苗的场景,老奶奶眼中闪烁的坚毅与温情,让成员们切实感受到农耕文化里邻里互助、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
农具传习,感悟劳作真谛
在潍坊市尧沟镇一处农家院落中,服务队成员开展了农具调研与传习活动。院内陈列着犁、锄头、镰刀等各类传统农具,木质手柄上的包浆和金属部位的磨损痕迹,显示出它们历经岁月的使用价值。在有多年农耕经验的老农指导下,成员们系统学习传统农具的发展演变和使用方法——从人力犁到畜力犁的革新,从镰刀的打磨技巧到收割要领,他们通过实物观摩和现场讲解,深入了解到传统农具蕴含的智慧。之后,成员们走进玉米田,在老农指导下学习俯身割除秸秆、捆扎堆放等农事操作。
调研乡音,探寻农耕传承
为进一步了解村民对农耕文化传承的真实意愿,服务队成员来到聊城市张秋镇,开展农耕文化传承问卷调研。他们借助“线上 + 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收集村民们对农耕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见。线下调研时,队员们手持问卷走村入户,耐心细致地为村民讲解问卷内容;线上,他们借助多方面渠道推送问卷链接,方便习惯使用智能手机的村民参与。 在回收问卷的同时,成员们还与部分受访者进行了简短交流,倾听他们关于农耕记忆的分享。
产业探行,解码振兴路径
实践后期,成员们赴潍坊市昌乐县庵上湖村展开参观学习。在该村的智能农业大棚中,圣女果、草莓等作物长势良好,展现出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成效。村里实行的绩效考核制度同样引起服务队成员关注——产量、品质、绿色种植和邻里互助各占一定权重,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体系。在当地的火山小米种植基地,成员们进一步了解了农产品溯源机制。每批小米从选种、种植到加工均接入二维码追溯系统,消费者可查询到每块地的负责人及施肥记录。服务队成员通过现场扫码验证,切实体会到“以品质赢得市场”的现代农经理念。
此次实践活动,让成员们深度触摸农耕文化脉络,既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又为农耕文化传承探寻创新路径。服务队负责人表示:“农耕文化是乡村的根与魂,未来我们会持续深耕,让青春在传承中闪光,助力农耕文化绽放新活力。”
(审核员 史仁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