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首页» 创新实践» 社会实践

【马院】聊城学子三下乡:遍访地摊寻真知,细研经济觅良策

来源: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高凯美 赵一帆   发布日期:2025-09-04

  

  小摊位连着大民生,要规范管理,更要贴心服务。为深入探寻地摊经济在城市发展中的独特价值,系统把握其灵活经营的内在发展逻辑,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烟火探针服务队于7月1日到16日奔赴山东省东营市、德州市、滨州市以及青岛市等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面对地摊经济中的实际挑战与民生关切,服务队成员深入基层一线,采取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与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展开调研,为激发城市经济活力贡献青年智慧。

  “自从地摊经济出现后,我的收入又可以多一份了!”摊主李阿姨开心地回答。面对走进东营市东营区鸿港夜市的服务队成员,摊主们表现出热烈欢迎。活动现场,服务队成员化身为调研先锋,与摊主们展开深入对话。他们细致询问食材采购渠道的选择逻辑、日常经营成本的构成细节以及出摊时间的动态安排,详尽记录每一个摊位的经营数据,鲜活呈现了地摊经济从源头到终端的实际链条。

  在德州市武城县联华夜市,一个特殊的“大学生摊位”吸引了众多民众的注意。服务队成员另辟蹊径,自己当起了摊主。他们借助“经营者+消费者”双重身份深入市场,模拟真实消费行为,细致观察市场供需动态。为进一步深化对民生经济命脉的理解,成员们结合自身大学生身份,向夜市摊主分享数字化营销和成本控制的新思路,成为当地夜市经济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服务队成员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们穿梭在滨州市沾化区富国街道热闹的摊位间,精准把握访谈节奏,聚焦经营成本、盈利模式、政策体验等关键话题,与摊主们展开深入交流。你问我答之间,一个个鲜活的创业故事徐徐呈现。闲暇时分,服务队成员用镜头定格摊主们为生活打拼的身影,捕捉顾客与摊主间熟稔的互动,让每一份奋斗的温度与温情的瞬间都跃然眼前。

  在青岛平度河头市场熙攘的街道旁,服务队成员通过轻松自然的交流切入主题,聚焦摊位日常运营、货物来源、卫生管控及市场竞争等核心议题,认真倾听摊主们的真实想法。在一家经营多年的熟食摊前,摊主向服务队吐露了心声:“最近市场顾客减少,不知道怎么样吸引客流?”面对摊主疑惑,服务队成员现场支招,分享了外地地摊经济的创新经验,鼓励摊主以真诚对话为基础构建信任关系。

  为收集消费端的真实需求与反馈,深入剖析地摊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服务队成员分头行动,深入城市各大夜市展开随机走访。在采访过程中,受访者王大哥表示:“夜市小吃选择多样,价格实惠还好吃!”此类真实反馈不仅体现了消费端的普遍心声,还为探索夜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烟火探针服务队的成员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地摊经济的运行规律,掌握一手调研数据,更在实践中掌握了运用课堂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服务队负责人表示:“这次调研让我们看到了地摊经济背后的民生温度和创新活力,这些鲜活的案例将成为我们研究中国基层经济的重要素材。未来,团队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持续为地摊经济规范化发展建言献策,用实际行动为城市烟火气的守护与创新贡献青春力量!”

  (审核员 史仁扩)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