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首页» 创新实践» 社会实践

【马院】聊城学子三下乡:青春献乡土,实践促繁荣

来源: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高凯美 赵一帆   发布日期:2025-09-04

  

  “青山绿水盼丰收,无虑也无忧……”听着这首熟悉的《绿水青山》,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跃骐骥服务队踏上了前往乡村的旅程。他们于7月15日到30日,走遍山东省泰安市、济宁市、青岛市,用脚步丈量乡村新貌,用心感受农村变化,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和热情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服务队深入基层一线,采取深度访谈与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展开调研。每到一处,成员们都认真记录,积极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感悟乡村新貌 探寻发展密码。青跃骐骥服务队的成员们走进泰安市东平县沙河站镇西瓜种植基地,深入种植大棚进行实地考察。他们与种植户就品种选择、种植技术、销售渠道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近距离观察现代农业技术的实际应用,切身感受到新时代农民勤劳智慧的奋斗精神。实践过程中,服务队成员采用分组调研方式,分别与村民和基层干部进行交流。在与村民进行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成员们用心聆听、细致记录,捕捉到村民们对乡村教育资源升级、医疗设施完善的新期待。听完村民的讲述,服务队成员在村干部的热情引领下参观了新设立的村务公开栏,了解到基层以政务透明保障村民“三权”的创新实践,真正读懂乡村治理新密码。

  青春踏遍田埂,智慧点亮乡关。服务队成员抵达济宁市峄山镇后,迅速展开调研。他们深入乡村各个角落,在智慧农业的电子沙盘前、在热火朝天的直播基地里、在硕果累累的桃园田间,切身感受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深入探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致富密码,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提供了青年视角与青春动能。“看着村民们脸上露出的笑容,我们感觉特别开心”服务队成员孙傲男表示,“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科技的力量正在悄然改变着乡村的面貌,让乡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入户调查,摸清实情。为进一步了解乡村的真实面貌,服务队成员走进泰安市东平县沙河站镇,他们与村干部一同走进低保户彭大爷家中,详细了解其现阶段家庭收入及健康状况等信息。通过与彭大爷的面对面交流,服务队成员了解到残疾的彭大爷和体弱的老伴依靠低保和医保维持生计。对此,彭大爷感叹道;“正是因为低保工作做得细致扎实,才真正让我们这些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政策宣传,暖心服务。走访过程中,服务队成员随身携带政策宣传手册,主动向村民普及低保政策最新动态,以青春力量传递社会关怀,让低保人群感受到来自年轻一代的温暖与关注。

  探寻知青岁月 汲取乡村力量。在深刻认识到知青精神的珍贵价值后,服务队成员专程前往青岛市胶州市大兴安岭知青馆展览馆,深入学习知青们爱国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展馆内,斑驳的锄头、缀满补丁的衣物、泛黄的生产报表与知青日记,无一不诉说着当年知青与村民共克时艰的峥嵘岁月,让成员们深受感触。为将知青精神发扬光大,成员们系统梳理资料,精心制作"乡村发展对比表",提炼总结知青躬身实践、深入田间地头推广农技的做法,为乡村振兴注入历史智慧与青年思考,以实际行动传承奋斗基因。

  服务队成员的足迹遍布乡村,他们的故事也在乡间传颂。回顾这段旅程,青跃骐骥服务队的成员们感慨万千。服务队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用实际行动展现青年担当。”

  (审核员 史仁扩)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