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书谭
首页» 工作专题» 湖畔书谭

“湖畔书谭”第三十期:李慧君解读《纪实与虚构》 ——兼论当下文艺作品中的历史与历史化

来源:团委   作者:刘紫玉   发布日期:2021-11-12

  

  11月11日,我校传媒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李慧君受邀做客“湖畔书谭”第三十期,带领同学们深入解读王安忆的《纪实与虚构》,并对当下文艺作品中的历史与历史化进行剖析。

  李慧君以许鞍华邀请王安忆作为《第一炉香》的编剧作为切入点,从三个方面对《纪实与虚构》进行深层剖析。第一方面:王安忆和她的《纪实与虚构》。她从王安忆其人、小说概要、小说的叙事结构三个方面,循序渐进,徐徐道来。她提到,王安忆其人最伟大的地方便在于他创作数量极其庞大,从七十年代开始小说创作至今,他在每一次所谓的文学思潮中都担任着中坚力量。其次,该小说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可以事无巨细的表达出叙事者心中的所思所想,但该叙述方式的缺点在于将故事局限在“我”的所见所闻,且主观色彩太过浓厚 。而在该小说中,作者交叉写成长与寻根,客观上即形成两种生存的对照。虚构一个世界与当下世界对照,意在满足自己的人生梦想。第二方面:虚构的本质及其权利。她讲到,论什么是虚构,从语言交际的角度来看,虚构的运作就如一个“共享的、游戏的假装”,是一个“事实”世界的虚构模型。虚构它的特点在于只有在它引起了读者的信任这个条件下才能发生作用。读者被邀请进入一个虚构的世界,并自愿终止怀疑。第三方面:文艺作品中的历史与历史化。她认为,该问题是很具有实时色彩的。历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因此历史虚无主义是非常可怕的。近年的影视作品中,包括《湄公河惨案》《长津湖》等,都是根据真实历史事件之上拍摄的,最后,李慧君强调:当下,我们须坚持正确的历史态度,即须回到具体的历史语境下正确对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必须尊重历史,决不能“戏说”历史、“恶搞”历史。

  此次“湖畔书谭”活动,积极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倡导新青年读书的倡议,更有利于引导我校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历史史观,利于同学们的成长进步。

  (审核 孟宁)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