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计划
首页» 志愿服务» 西部计划

扎根西部十六载,他将建功立业梦圆在祖国边疆大地 | 我在西部扎了根

  作者:王国强   发布日期:2022-11-10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自2003年实施以来,已累计招募了46.5万余名高校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到2000多个县(市、区、旗)基层服务,在全社会尤其是青年中唱响了“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时代旋律。一批批高校毕业生选择参加西部计划,走进西部、了解西部、爱上西部,在火热的基层实践中成长成才,并逐步清晰自己未来发展方向。服务期满后,越来越多的志愿者选择扎根西部就业创业,成为推动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青春力量。

  本期我们推送的是2006年西部计划志愿者王国强扎根新疆的故事。

  

        离开伊犁师范大学新校区隔离点,已是深秋,单位院子里的那棵橡树已褪去翠绿,叶子早已泛黄,阳光也不再那么灼热刺眼,透过树影斑驳,可以感受秋日的暖阳。

        感恩母校,圆梦西部沃土

   国庆节第三天,刚回到单位,便接到一通邮政快递电话告知我有一份包裹。当拿到包裹看到聊城大学字样的时候,我怀着诧异又期待的心情急切地跑回宿舍。匆忙拆开包裹,精美的包装让我的内心无比激动,精致的月饼映入眼帘,我的内心升腾起阵阵暖意。读着母校寄来的书信,我不禁潸然泪下。母校就像母亲一样,远隔千山万水也隔不断对孩子的思念,疫情残酷也阻不断母校对学子的美好祝愿。母校来自千里之外的中秋慰问,让在“疫”线的聊大学子倍加感动,包裹虽因疫情而迟到,但更显弥足珍贵。突如其来的幸福使我不知所措,仿佛想立即穿越回那个让我魂牵梦绕的校园。回想起16年前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出征仪式,学校领导老师们的谆谆教导、整齐划一的志愿者宣誓、胸前鲜红的志愿者绶带,难忘而珍贵的回忆一帧一帧浮现于眼前。

  

   求学的青葱岁月幸福而短暂。2002年,我考入聊城大学体育学院。那一年,聊城师范学院更名为聊城大学,发展为高等综合性大学。与母校一起成长,我是何其有幸!此时此刻,思绪穿越时空,我仿佛置身熟悉的校园,那里有青春奋斗的足迹、悄悄发芽的懵懂爱情、向着梦想扬帆起航的小船。我们漫步彩虹桥上,驻足在气势宏伟的南大门前。听脚步匆匆,那是“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进取之声;看灯火通明,那是“正是男儿读书时”的奋斗模样;闻校园书香,那是“桃李满天下”的甜美芬芳。怀念曾经亦师亦友的老师、亲如兄弟的同学,一张张熟悉亲切的面孔,勾起满满的回忆.

  

   2006年,王国强在聊城大学报名参加西部计划(二排右四)

   匆匆求学路,感恩教诲情。2006年的那场西部计划志愿者先进事迹宣讲会,言犹在耳、直抵心灵。那情、那景、那人,纵然身处塞外边城却依旧清晰明朗,在岁月的铅华里慷慨而激昂。彼时青年志愿者前辈一声“社会主义在新疆”的深情呐喊,激荡起“我想去看看”的美好憧憬;一句“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壮丽豪言,让我就此立下铮铮誓言。怀揣到西部建功立业的梦想,我毅然决然加入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光荣队伍,圆梦西部。从海滨之地到西部边陲,从齐鲁文明到异域风情,从东昌湖畔到塞外江南,跨越祖国的万里河山,穿过崇山峻岭、黄沙戈壁,沿着前辈们奋斗过的足迹,逐梦西部!

        谨记教诲,扎根基层茁壮成长

   前路漫漫,虽有万般辛苦,唯有砥砺前行。一年志愿服务期结束,回想曾经一起立下的志愿西部誓言,我和其他9名志愿者坚定选择了留疆。这一年,我谨记恩师的嘱托和学校的殷切希望,在俯身一线做好服务的同时,努力提高个人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学技能。2007年,自治区特岗教师招聘,我便报考了一所国家级贫困县的乡村中心学校岗位。之后,我顺利通过招聘考试,成功入职。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芦草沟中心小学、尼勒克县喀拉托别中心学校任教的四年,是我最充实而又最难忘的四年。当时的学校基础设施有限,没有宿舍我就租住在农民家里。在阴暗简陋的土坯房,跟村民大哥学着拉煤生火、打井水做饭,淳朴的生活至今让我怀念。学校师资能力不足,我便担任起体育老师、历史老师、地理老师,再后来,还教了三年级的数学。看着孩子们自我约束能力不够、班级纪律松散,我又主动承担了班主任和少先大队辅导员的任务,一干就是三年。再后来,为了更好地促进村子里孩子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我主动报名参加了乡里和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队,每日在乡里和学校进行值班备勤,在西部的基层岗位上践行一名青年志愿者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2008年,王国强与班级学生

  

   2009年,王国强与孩子们庆祝“六一”

  

   当身边有人选择回家乡发展时,我一次又一次坚定地选择了留疆。利用假期时间,我认真备考公务员。2009年底,通过不懈地努力,我顺利通过公务员招聘考试,而依然保持不变的是,我再一次选择扎根到基层乡镇工作。在乡里工作的几年,田间地头就是我的工作区域,植树造林、清渠扫路、抗洪抢险、盖大棚、种果树就是我的主责主业。中午来不及回家,就和一群村民伙伴席地而坐,蹲在田埂路边吃着拉条子、抓饭、泡馕,在与各族群众村民的交往中,也认识了许多热情好客的“巴郎子”“阿达西”,还有能歌善舞的“古丽”。之后,我还经常被邀请到家里做客,深切感受了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在基层工作期间,晚上伏案挑灯夜战、当秘书爬格子的加班是家常便饭,有时还要值班巡逻、通宵达旦,累了就在办公室的桌子上趴一会。

  

   2010年,王国强在春季抗洪救灾现场

   还记得刚到乡里,便被充当“笔杆子”顶上了秘书岗。没多久,乡里发生了6级地震,对文稿汇报一窍不通的我,一页纸的汇报材料硬是折腾到凌晨四五点。当夜深人静时,一个人常常感到无依无靠和无力无助,心里的梦想有时会产生动摇。但是,当想到母校四年的教育培养和母校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想到出征时同志们铿锵笃定的誓言和志愿西部梦、想到一路走来遇到的艰辛和扛过的挫折,我再次坚定地选择了挺住,随即便调整好心态,继续在基层摸爬滚打。

  

   一路的坚持,总会遇见花开,幸福也会如约而至。2012年,因为岗位调整,我从乡里调到县政府办公室工作,一干就是6年,自己也从秘书岗位调整到办公室副主任,带领办公室的干部帮助“结对子”的贫困村发展庭院经济,协调争取项目资金修路修渠建新房。2017年,帮助县里圆满完成了国家的脱贫攻坚验收,也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2018年,我被调到州里工作,举家搬迁,离开了那个承载我所有成长轨迹、生活了11年的县城。虽有不舍,但我知道,想要圆梦,就必须坚定选择逐梦前行。

  

   2011年,王国强在村镇清渠一线

   再回到曾经生活奋斗过的地方,村庄旧貌换新颜,宽敞整洁的柏油路修到了家门口,足不出村就可以取包裹寄快递,手机电视电脑进入寻常百姓家,盖房有补助、种地有补贴,看病有医保、养老有社保,原来的土坯房变成了抗震房,免费的营养餐和九年义务教育,让每个孩子上得起学、能上好学。“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让各族群众越走越近、越走越亲,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逆向而行,践行志愿初心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们在西部见证了祖国的十年风雨。十年里,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说:“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时代呼唤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作为一名扎根新疆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党的青年干部,更感责任重大。我将在建设西部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为祖国西部建设贡献全部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19年来,母校万余名大学生报名西部计划,1600余名同仁光荣地加入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行列,更有400多人像我一样服务期满后坚定地选择扎根西部,这是母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历程中所交出的满意答卷和应有贡献。现在,我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力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新征程,让我们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带领更多怀揣西部建功立业梦想的青年有志学子,来到新疆、服务新疆、扎根新疆、建设新疆,在这片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舞台,以“志愿”之名书写精彩的人生篇章,让无悔青春在西部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奏响新时代青年建功边疆的时代最强音。作为母校的学子,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作为新的起点,在建设西部的火热实践中团结各族人民,时刻铭记“敬业、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以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作者:王国强,聊城大学体育学院2002级本科生,2006年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2007年通过特岗教师招考扎根新疆,先后在霍城县芦草沟中心小学、尼勒克县喀拉托别乡中心学校、尼勒克县乌赞乡人民政府、尼勒克县政府办公室、伊犁州人民政府办公厅工作,现任伊犁州人民政府办公厅综合二处副处长。   (审核:团委)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