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榜样
首页» 思想引领» 青春榜样

聊城大学向上向善好青年: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朱锃-网上共青团-聊城大学

来源:   作者:ldtw   发布日期:2019-05-03

发稿时间:2018年03月22日 编辑:赵情 来源: 聊城大学团委

朱锃 生活照_meitu_1.jpg

朱锃,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14级本科生。2015年第一次创业,探索高校新媒体领域,创办的“MAP聊大”微信公众号成为山东省高校自媒体TOP3;2016年6月,创办聊城坦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始规模化运营本地大型创意营销活动;同年,项目“职我”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山东省铜奖;2017年4月,基于新媒体运营和创意营销的经验,创办“校拾光”项目,打造“微信上的校园电商专家”,运营6个月,公司营业额上百万。

凝聚力量,激情创业

2015年开始创建公众号——“MAP聊大”。一个月左右搭建骨架,之后通过市场调查,团队成员确立了“美食+优惠”计划,即与学校周围的各大餐馆合作,餐馆让出一部分利润,团队则通过将这部分利润让位于消费者,进行推广。经过三个月的奔波努力,这份工作带来了第一笔收入,而之后的每个月都有较稳定的收入,运营的公众号也越来越好。

创业的路途并不是一帆风顺,慢慢地,团队发展到达了一个瓶颈期,本地供高校自媒体开发的商业价值趋于饱和,全国自媒体红利期不再,这个时候,新媒体从业者、创业者以及已经拥有创新、创意精神的年轻人群体仍然在高速地成长。他们渴望在价值实现和团队利益中找到平衡点,更渴望做一个有趣、有用、有意义的校园意见领袖。“MAP聊大”就是极限了吗?难道创业梦就止于此了吗?

2016年5月,该团队参加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获得了山东省铜奖。这次比赛让朱锃开拓了眼界,看到了一些新思想、新创意,更是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团队成员一起讨论,一起交流关于创业的想法。这次比赛结束后,他开始学会以开扩的视角来观察问题。

开阔视野,统揽全局

搭建“校拾光”。2017年3月,经过一系列对创业历程的反思,他开始寻求合作,组建新的团队,为这一项目做准备。“校拾光”是一个为高校新媒体提供校园文化产品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服务平台,是集高校文化产品设计发布、校园文化创意活动策划执行、产品销售运营指导、创业青年社群于一体的高校创新业态,只要能够和其他高校取得合作,将会产生巨大的效益。

4月,“校拾光”正式运营,一个月联合了全国上百所高校,单月销售额破三十万。意想不到的成功虽然惊喜,但同时也让他不断思考这个平台的价值和意义,怎样让“校拾光”成长为展示大学生文化创意的平台,怎样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年轻人的想法,怎样让校园文化产品进入大众市场。

不畏艰难,理性守业

为了调查研究“校拾光”同类型的服务平台,了解校园新媒体最新发展模式,团队成员走访了十几个城市,数十所高校,当朱锃认为这个商业模式经检验已经成熟时,立刻写了一份商业计划书前往北京,把这份商业计划书递交给一些专业的投资机构,希望得到投资人的资金和资源。但当投资人浏览计划书后,有一些人认为不切实际,拒绝接受这个计划书,“这个项目只适用于高校中,与线下新媒体的联系松散且受制于线下高校新媒体的发展,所受的限制条件太多,这种模式可能短时间内会产生较高的效益,但很难有长久的发展。”还有一些人提出很中肯的建议,对团队成员的想法表示赞赏,希望能够开辟新途径,利用产品种类、价格优势,加强线下新媒体对“校拾光”的依附性。

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最终这份计划书未被采纳。北京一行,使该团队发现以前的想法的不成熟之处,很多投资机构真正在意的不是你现在挣钱有多快,而是你以后能把事做得多大。团队成员非常感谢提出质疑和建议的每一个人,他们让成员明白,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即便有充分的市场调查和前期准备,但是如果没有稳定的融资平台和更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校园服务平台也将止步于此。

北京的创业之行不仅让朱锃收获了不一样的创业思路,更让他开始思考,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平台,如何在这一情形下砥砺奋进,如何坚守自己的初心。经过团队成员的一致思考与讨论,大家决定要把“校拾光”变成一个可持续盈利的模式、一个快速链接资源的平台、一个能学习和成长的社群,做好高校新媒体的营销服务。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