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榜样
首页» 思想引领» 青春榜样

优秀团支部标兵法学院法学专业2014级2班

来源:聊城大学团委   作者:杨明   发布日期:2016-05-29

聊城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20142班团支部,共有中共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8人,共青团员41

该支部是一个拥有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支部,是一个激情飞扬、活力四射、团结友爱、自强自信的集体!在学院党总支的领导和分团委的指导下,每一个成员各尽其能,在班风学风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整体概况:各尽其能显身手,人人都是好榜样

该支部组织设置完备,工作制度规范,团务基础工作完善。在团员发展、团籍注册、团费收缴、团员教育、管理、服务等都遵循着“求真与法,明德于律”的理念。优秀团员和一些其他的荣誉评比都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支部内风气良好,自成立以前,支部成员无违纪受处罚现象。该支部成员各有所长,在学生会和一些其他组织均小有成就。例如:赵美华同学是班内学习委员,在校内担任心理部部长一职,在班内会不定期的开展班级座谈活动,组织支部成员进行学习探讨和为支部成员进行心理净化;潘文栋同学是体育部部长,会开展一些体育运动活动,带领支部成员走出宿舍,摆脱手机;赵坦同学是宣传部部长,会向支部成员教授一些电脑基本操作以及拍照技巧等。其他的一些成员在乐器和歌唱舞蹈等方面都有所涉猎,并且在一些大型活动之中各发所长,渐渐展露光彩。每一个成员都不吝啬,积极分享自己所拥有的技能,促进支部成员共同发展,每一个人都是好榜样。

二、思想建设:坚持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该支部成员在思想道路建设方面注重知行统一,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边获知边践履,在践履中进一步加深对于党的思想的理解和认识,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从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达到完善自身的目的。全班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均已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该支部成员干部以身作则,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能够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三、学风建设: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自入学起,该支部的成员就建立了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理念。团支部成员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互帮互助,支部成员自觉地开展优秀书籍作品分享活动并组建了“法律案例探讨小组”、“英语兴趣小组”。形成了“进取、坚持、勤奋、互助”的学习氛围。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共同探讨专业知识,勤于思考和交流,支部成员学习成绩整体稳步提升。该支部成员自发联系法院旁听案件受理,去律所跟知名律师交流。现在支部成员正筹建创业小论坛,努力的把自己的所学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之中,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争取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以后的就业问题打好坚定的基石。

四、社会实践活动:学有所用,爱有所传

该支部积极开展送法进校、爱心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并开展了关爱孤寡老人、趣味运动会进小学等丰富多彩的团日活动,在实践中服务社会、奉献社会,获得了校内外一致好评。此外,该支部创新活动开展方式,与法学院志青藤志愿者协会合作,2年来,坚持不懈的开展帮扶关爱孤独症儿童系列活动,与这群特殊的孩子一起进行复健课程,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热爱校园,了解校史,铭记校训,该支部成员自觉当起聊大校园的清洁工,参观打扫校史馆,培养了自己的”爱国,爱校,爱家园“的集体荣誉感。

五、成绩与回报:付出=回报

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良好的过程决定了最后的结果也是美的。强大的集体荣誉感使的该支部成员坚持“我们共努力,我们同进步”的信念,注重团员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打造具有法学院特色的学生团体。两年来该支部共有2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1人获得“英才奖学金”,18人分别获得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以及个人单项奖学金。该支部成员的英语四级通过率高达90%,支部成员平均成绩居学院第一。此外,支部成员中还有1人被评为“聊城大学优秀团干部”,6人被评为“聊城大学优秀团员”,2人被评为“聊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3人被评为“聊城大学社会实践先进个人”,1人获得“中国梦”征文一等奖,2人获得寒假主题征文二等奖三等奖。

通过支部成员的努力,该支部获得了优秀的成绩:获得2014—2015年度“聊城大学优秀团支部”荣誉称号,在2014—2015年度被评为“聊城大学优秀班集体”,连续两年荣获“聊城大学法学院红旗团支部”称号,并在聊城大学首届团支部策划大赛中以高分获得第一名,在院内新生运动会获得多个单人第一名和总体第一名的好成绩。

支部的社会实践活动多次被聊城大学新闻网、新青年等校内媒体和《新华网》《齐鲁晚报》《大众日报》《山东商报》《聊城日报》等校外媒体宣传报道。同时,该支部不断完善组织建设,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支部所发新浪、腾讯微博曾多次被聊城水之魂、山东商报微博转发,支部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