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团委 作者:张小倩 发布日期:2017-02-28
徐家南,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14级2班学生,中共预备党员,现任外国语学院2017届社团联合会主席、团支部书记等职。他专业素质突出,敏思好学,锐意进取,连续两年学习成绩、综合测评年级双第一,专业成绩91.74分,大学英语四级642分。曾获国家奖学金、英才奖学金、聊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同时,他也在各类专业竞赛中夺得佳绩,曾获2016年全国高师技能大赛(二级)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2015年“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演讲比赛山东省三等奖。他积极投身学生工作,参与社团活动,倡导“社团活动推进学风”,所分管社团外语俱乐部荣获“2016年度十佳社团”荣誉称号,分管部门“针眼工作室”被山东省高校党委宣传部选派参与教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典型案例评选。所策划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被《中国文化报》、《中国环境报》、等省级、国家级媒体争相报道,个人多次荣获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他在指导老师的领导下成立聊城大学“译路相伴”翻译团队,两次受城市人社局之邀服务聊城市外国专家供需交流会,为聊城大学法学院与林肯纪念大学交流提供口译服务,出众的专业素质和热情的服务态度推动了聊城市、聊城大学的各项发展,赢得校内师生、有关领导和国际友人的一致称赞。
座右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他是学霸,是那个勤思好学、永远疾步走在追寻专业梦想道路上的外院“最强大脑”。他是社联主席,是那个缜密细致全心奉献的学生干部。他是知己,是学弟学妹心里最温柔可靠的“南哥”。他是徐家南,是老师眼中“绝无仅有”的高素质人才,也是在自己眼中“比较幸运”又“时刻拼搏”的一名外院学子。
博观约取——勤勉、热爱筑梅香
高考填志愿时,徐家南并没有和大家一样犯难。面对着一本厚厚的志愿书,这个理科生毫不犹豫的把六个第一志愿全部选择了自己最爱的英语专业。正是一种信念和对英语的热爱激励着他每天走在早起晨读和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回到宿舍的道路上,路上有艰辛有汗水,有梦想有希望。
2016年6月7日,林肯纪念大学来我校法学院交流活动的首场中方报告会的末尾,主讲人杨盛达博士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了该场讲座担任交替传译工作的徐家南。当时,几乎没有人能相信这个中英文转换流利颇有专业议员风范的学生才刚刚大二年级,而一次实践却是他的专业学习的一个缩影。英语专业中,翻译行业对人员素养的要求极为苛刻,语言功底、专业知识、临场发挥缺一不可,但徐家南对翻译的爱却随着学习和实践愈发浓烈。他大二加入外国语学院“译路相伴”翻译团队,同年便开始作为骨干成员承接学院和学校的口笔译任务。2015年,他是聊城市外国专家供需交流会年纪最小的翻译志愿者,2016年便已成为该会议主会现场口译的后备力量,也被全球创新者大会选为同传助理,一步步朝梦想前进。
在外国语学院李静副教授的眼中,徐家南是她从教以来难得遇到的几个学生之一,许多外事任务学院研究生做不来,但可以放心的交给徐家南。在她看来“家南的语言能力一开始便很突出,但他现在的成绩,完全是好学和努力的结果。”徐家南的生活中鲜有假期,每天晚上,只有等到接近11点宿舍熄灯才听到他从自习室归来的脚步。周末空闲,他会找一个安静的教室,扎入书山学海,与语言和专业知识作伴。寒暑假期,别人都在朋友圈发旅游美食照片之时,却又总能看到他去到北京、上海参加夏令营和专业活动。成长路上,梦想之花悄然绽放,虽不绚丽,但坚韧挺拔。
转眼间来到聊城大学接近三年的时间里,良好扎实的功底加上日复一日的努力带给他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他连续两年斩获综合测评学业成绩、综合成绩年级双第一,以笔试、口语均为良好的成绩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又在大学英语四级中拿到642分的超高分数。在2016年全国高师技能大赛中拿到一等奖。仅20岁的年纪,他便一次高分通过了上海市中级口译考试和高级口译笔试,并成为外国语学院历史上上第一个一次性同时通过国家人事部三级口译、笔译考试的本科生。。
利刃出鞘——汗水、责任与成长
社团联合会主席、团支部书记、针眼工作室主任、学科竞赛小组组长、翻译团队理事长,身兼数职的徐家南的生活除学习外大多被学生工作占据,自14年加入学生会以来,随着时间的过往,责任和任务在他身上越来越多。但他总是笑对挑战,用一个个成绩在青春舞台上灿烂的绽放。他积极融入社团活动,倡导“社团活动服务学风”,亲自开展了一列有成果的兴趣爱好类活动。在他的努力下,外语俱乐部被评为“2016校级十佳社团”,在优质校级社团的行列中逐步前行。他逐步提升翻译团队影响力,所做外院学子服务外国专家供需交流会H5作品受到人社局领导的首肯。2014级2班团支部在首届主题团日设计大赛获校级三等奖,在历年团支部达标和五四评优中均有上佳表现。
“近三年的学生工作中,针眼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外国语学院大学生创新型学生部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针眼工作室让徐家南逐渐成长,徐家南也带领着针眼走向壮大与发展。2015年夏,徐家南作为干事见到了针眼工作室创始人,中山大学语言学博士于昌利。“见到昌利学长的当时就觉得他真的特别让人敬佩,针眼的初心在十四年的成长中愈发显现,我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展示针眼人的风采。”两年来,徐家南作为写作部长带领针眼人写出一板又一板剀切优美的时政周板,举办了一期又一期深刻的青年爱国论坛,所办社会实践活动也多次被《中国环境报》、《大众日报》等国家级、省级媒体争相报道。他的愿望也在实践中逐步实现。2016年11月,针眼工作室作为聊城大学思政教育优秀工作案例在山东省内征集评选活动中大放异彩,被选拔为山东省仅有的三个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之一上报教育部思政司进行评选。徐家南笑了,在他的带领和培养下,针眼真正成为了全国外语专业乃至全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典范代表聊城大学在全国高校中发出了自己的声音。然大音希声,一切成绩的背后都离不开他的付出和坚守。
振臂高翔——理想、阳光和远方
日常生活中的徐家南,也展现着一个当代大学生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一面。他爱读书,爱写作,爱看百家讲坛,也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如大宋开国名士赵普一般忠献正直、蓄经邦略。他爱辩论,曾作为外国语学院第一批辩论赛主力队员活跃在思辨杯的舞台上激昂思维火光。他爱表演,是首届聊城大学笑星争霸赛的冠军队成员,也是莎翁杯话剧大赛的常客。同时,他还是“打遍学院无敌手”的羽毛球高手。
认识徐家南的人都会亲切地称他为“南哥”或“暖南”。他是干事心中从来不生气的部长,也是2016级4班新生心中最有依赖感的班助。不论在班级管理还是在学生工作中,徐家南总是平易待人,没有架子。不论是当部长还是社联主席,任何活动他都会亲自到场。他会时常找干事谈心,在各种节日为他们送上精心设计贺卡和小礼物。每年迎新,总会看到徐家南拖着箱子带着新生和家长一天十几趟来往穿梭于彩虹桥的身影。为了让入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作为班主任助理徐家南牺牲了几个周末的空闲时间时刻陪在他们身边,帮他们解决困难,增强班级凝聚,一天会收到数十条电话短信。新生结束军训后,班助与班级同学告别时,全班同学心中都留下了不舍、牵挂与淡淡的感动。
大学至今,徐家南总认为自己做的最好的两点是“让家人放心”的同时也“没有顾辜负自己”,他大一入学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现已通过党校学习,成为党员发展对象,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他也注定会以一个准预备党员的思想高度,以一个学生干部的勤勉认真,以一个大学生的青春阳光和以一个逐梦筑梦者的坚守,走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