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团委 作者:张小倩 发布日期:2017-02-23
卢桂滨,环境与规划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2013级3班中共预备党员,现任班级团支部书记一职,曾担任聊城大学社团联合会副主席、学院学生会副主席职务。他学习刻苦认真,综合测评成绩始终居于专业前三名,连续三年荣获学校一等奖学金,先后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励志奖学金。作为学生干部,他积极负责,认真落实学校学院开展的各项号召,曾获得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山东省优秀社团干部、山东省大学生自强之星、聊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等荣誉称号。他曾作为学生负责人带头申请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获得国家级项目资助并发表论文《基于生态社区规划理念的聊城市住区改善方案讨论》。他为人善良,组建公益团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连续两年对聊城市儿童福利院儿童进行教育帮扶等爱心志愿服务,连续三年为福利院举办平安夜晚会,筹集爱心物资价值达两万余元;他通过与山东电视台对接为聊城一困难家庭筹集一万五千余元的爱心基金,解决了该家庭孩子上学费用的难题;他与中国乐捐网连续合作四次救助聊城十家困难家庭,共发放价值四万余元的爱心物资。
座右铭:做人如水,做事如山。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作为一个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他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一进入大学,他就保持着刻苦努力、坚持不懈等优秀的学习习惯,每日的他,晨起提前到达学习殿堂,秉持温故知新与预而求知的信念,以积极的学习态度面对每一天的学习课程,他认为不懂就问是对自我的负责。他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时刻保持着难能可贵的热情与责任感,教室里洁净的黑板与讲桌上整齐的器材是他默默无闻的劳动成果,这一切定格了他留在教室时间最长的身影。他热爱阅读,即使学业与工作繁忙,也会坚持挤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因为鲁迅那句“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哲理名言早已融进了他的精神灵魂。更是坚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所有的努力与付出都会呈现给自己别样的绚丽。正是勤奋刻苦的学习,使他赢得了卓越的综合测评成绩。连续三年的综合测评成绩均位于专业前三名,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先后获得省政府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正是尊师敬友的品质,使他获得了外界不一样的掌声。只有很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在美好的青春年华里,他没有选择安逸,而是在砥砺中坚持,在憧憬中攀登,留给所有人最美的身影。点点滴滴的努力渗入在骨子里,优秀才会在身体里开出花来,他是学校里一抹绚丽而又精彩绽放的花朵,是聊大的骄傲。
勇于负责 敢于担当
“责任感与机遇成正比”,这是他一直未曾改变的处事理念。他深信负责任、敢担当的人一定会赢得他人的认可。初入大学期间,他是班级的组织委员,积极组织班级集体活动,沉着冷静处事的工作作风获得班级成员的一致好评,因此大二开始他被班级评选为新一届班级团支部书记,带着同学们的信任与支持,他对待工作尽职尽责,所有任务义无反顾,这些不只是繁忙的工作要务,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他时刻注意团结同学,认真服务于同学,也总是热心帮助学习与生活有困难的同学。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他带领班级团员积极参与学校与学院各项活动,做好班级团建工作;每周按时组织召开团支部会议,每月按时召开团员大会。在他担任团支部书记期间,班级团支部连续两年荣获“聊城大学优秀团支部”、“聊城大学十大优秀团支部标兵”等荣誉称号。
他的努力付出得到了学校、学院领导老师的认可,在聊城大学校级学生组织竞选中成功当选为聊城大学社团联合会副主席,在2016届学院学生会竞选中他以出众的能力被选为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在学校、学院学生组织任职期间,他带领学校、学院社团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他负责带领学院寒暑假社会实践,和志愿者们一起走进社区村庄开展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学院在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两次荣获“聊城大学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更让人引以为豪的是2015年的暑假社会实践,依托2015年大学生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的平台,他所带领的小分队荣获“全国十支示范小分队”,所管理的聊城大学绿野协会荣获“全国优秀社团”,本人也荣获了“全国十佳优秀志愿者”称号。优秀是对他极好的诠释,过去的岁月里,也曾有过迷茫与彷徨,经历过惆怅与挫伤,但是他依然保持着从容不迫的淡然,用心迎接着每个挑战。成长总是在不经意间,他的每个行动都是成长留下的印记,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一生去追逐和学习的。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即使你身无分文,只要你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你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用爱心获得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曾以班级团支部为核心组建公益团队,与聊城市儿童福利院协商进行爱心服务,逐步形成了以“爱心教育一对一帮扶”和“心理陪护”为中心的志愿服务活动。他用两年的青春时光,坚持着各种美好的事情,福利院的孩子们则成了他青春路上携手走过的同行者。他在福利院举办了三届属于孩子们的晚会,通过晚会为福利院孩子们捐助价值两万余元的爱心物资,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此外,他和志愿者还帮扶了聊城一家特别困难的家庭,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这个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抓住机遇争取到了山东电视台的一个公益项目,积极为这个困难家庭申请,经过他的努力,争取到了一万五千元的爱心基金。他的行动感动了很多的社会人士,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和团体加入到救助这个家庭的行列里,这个家庭慢慢的有了希望。与此同时,他积极对接社会公益项目,对接由中国人口基金会和山东电视台联合发起的“关爱老人、让爱回家”黄手环发放活动。他认为,活动不在于影响多大,反响多高,而是真正的为他人做出了些许贡献,给他人生活带来了点滴变化。他带领自己的公益团队与中国乐捐网合作开展救助聊城市十家困难家庭的系列活动,为这些家庭送去了价值近四万元的爱心物资。他积极和聊城社会公益协会合作,与聊城市水滴善行会合作开展爱心图书项目,同时也得到了团中央的支持。这份漂亮的公益成绩单,是他用血和泪在艰辛路上浇灌出来的。公益路上,他仍然在行动,脚踏实地,站在更高的平台做最美好的事,“从我第一年为福利院办平安夜晚会起,我就下定决心以后的每年平安夜我都要给福利院的孩子们办!”这是他对福利院孩子们的承诺,未曾改变。在最美的年华不负青春,坚持最美好的事才是最幸福的人。
阳光如水,岁月静好。他用最执着的努力向所有人诠释了最美丽青春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