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榜样
首页» 思想引领» 青春榜样

优秀团员标兵肖长博

来源:聊城大学团委   作者:杨明   发布日期:2016-05-29

大一·从无奈变成喜欢

进大学时,肖长博并不喜欢广播电视编导这个专业。高中学习不是很好,无奈才选择了艺术专业。问及他是怎么开始喜欢影视的呢,他满脸严肃的说:镜头可以传达我的思想,我的思考,和我对这个社会现状的认知。然后讲了这样一个故事,20135月,他第一次跟剧组拍摄一部公益剧情短片《春雨》,讲的是聊城市春雨助学协会的一位志愿者,帮助一名因家庭原因即将面临失学的孩子,志愿者去孩子家的路中,遭遇车祸死亡。电影主旨是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帮助困难孩子的行列中。整个拍摄过程都是真实取景,这些孩子的生活现状,给了肖长博极大的心灵冲击,而他们这个团队所拍摄的短片也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传播给了更多的人。首映式当天,就有两百余人加入到“春雨助学协会”中。这种现象,使得他看到一种可以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从此,他深深的喜欢上影视专业,并不断的学习、进步。

大二,在丰富的磨练中成长

20139月大二开学伊始,肖长博开始担任新青年传媒中心视点工作部部长,负责校内文体娱活动的现场摄录播。看似简单的工作,在幕后是十倍百倍的努力。

报告会、宣讲会、周末文艺广场、东湖之约论坛等等这些给学生以心灵启迪的活动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能到场,这就需要留下视频资料,让无缘现场的同学能听到、看到这些前辈们的事迹和体会。摄像机、三脚架,两个加起来要十几斤,听起来不是很重,但如果抗一天,可不是轻松的工作。那时候经常可以看到肖长博骑着一辆自行车,带着他视若珍宝的摄像器材东西校区的跑。如果说前期的拍摄是对身体的考验,那么后期的剪辑就有点稍微对健康的摧残。大二刚开始,影视制作他并不是很熟练,所以他珍惜每一次锻炼的机会,有活动就第一个上,拍摄回来就迫不及待的剪辑、处理,经常就是加班到两三点才休息。正是在这种高强度的磨练中,他才得以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校级优秀团员、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更加赋予了他创作的热情,把视野开始放到校外,把镜头也调向了社会现状。2014年“我要秀舞台”综艺节目、2015年聊城市少儿春晚、2015年旋风舞台综艺节目、2015年小将大兵亲子真人秀综艺节目的录制现场也有了他的身影。

皇天不负有心人,严谨勤奋的学习态度,他终于学会了更多的影视制作技术,并且开始从事影视创作工作。

大三,以影视传达思想

“中国不是只有郭美美、药家鑫这样的负面人物,不得不承认还是好人多。作为一个中国当代青年,我有这个责任让世界了解真正的中国。”已经大三的他始终不敢忘记大一时的初衷,开始以自己对社会现状的观察和思考表达自己。《用我的声音,做你的眼睛》、《美的蜕变》、《西行日记》、《一腔大爱洒夕阳》、《美丽人生》、《涌泉》,一部部作品的呈现,一个个社会现状的思考,都是他以独特的眼光给观众的视觉冲击和心灵洗涤。正是因为他心里的那份人文情怀,有着他自己独立的认知,有着对真实真相的追求,才有了一个个国际、国内、省级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的认可。一份份荣誉是赞赏亦是鞭策,他始终坚持创作,把更多的正能量传达给心里有爱的人。

大四,是升华绝不是结束

拍电影总需要灵感和思维的碰撞。然而灵感的出现并不容易,这就很需要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和发现。喜欢旅行和探索使肖长博同学能够挖掘更多的故事,能够观察更多的人间冷暖,没有目的地的慢节奏旅行让他更懂得品味和思索生活。他最爱深入小巷里跟一些老人们交谈,因为老人们口中有对家乡真正的了解,老人们口中有他要的真实。如果说他人生的卷轴上写满了自由与洒脱,那或许只因别人还未看到他的苦思冥想与挥汗付出。“灵魂和身体总要有一个在路上。”“那么你呢?”“我都在。”

雁南飞,前方的路惹得人憔悴。前方或者说未来就像是强大的磁场,无时无刻不散发着强有力的磁力,让我们甘愿做一个找寻青春年华的旅人。身背行囊,朝着一个遥远而神圣的目的地。“我很庆幸,我一直在路上。”正如他所说,一直在寻找,也不知道在找什么,也许这就是梦想所散发的独特魅力吧。

已经大四的他即将面临毕业,但他始终坚信大四是升华,绝不是结束。毅然选择继续走在影视创作的路上,并创办了聊城市果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他曾无数次告诉别人,很庆幸自己可以作为一个传媒人和他人对话;也曾无数次欣喜自己选择了影视专业。那个大一时许下“一人一镜,想让中国人了解中国”小男孩,已经慢慢成长为在国际微电影节上崭露头角的新锐导演。有梦就有未来,真心的希望他能一直在传媒路上,越走越远。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