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团委 作者:杨明 发布日期:2016-05-29
共同营造学习氛围 携手打造良好班风
传媒技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12级6班团支部,共有中共预备1人,预备党员2人,共青团员30人。该团支部曾获得“山东省优秀班集体”“校级优秀班集体标兵”“校级优秀班集体” “校级优秀团支部”等称号。拥有别样的支部风采,在基层学生工作、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等各项活动中成绩显著。有11名同学曾担任校以及学院主要学生干部,在学院分团委、院学生会、社团联合会三大组织以及校广播台均有任职;班内获得校级以上奖励人数多,有14人获得国家及省级以上荣誉,以及16项校级先进个人称号,还有1人参军入伍。该班在青岛、滨州等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班级的志愿帮扶社会实践活动受到积极认可,曾被《齐鲁晚报》、【新华网】青岛电视台等媒体报道。
“一支独秀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要让全班同学个个都成才,不让一个同学掉队,这是2012级6班全体同学的共同愿望。学风是12级6班班风的核心,学风建设是班风建设的重点。在过去的两个学年里,班级整体学习成绩居年级前列。过去一学年中,无一人挂科,无一人受纪律处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班级一批同学脱颖而出。班内有1名同学同时获得国家奖学金与省政府奖学金,4名同学分别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与省政府奖学金,1名同学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奖学金与英才奖学金,另有多人先后获得校级优秀团员,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
打造学生干部队伍 班级工作基础扎实
“跑得好需要带得好”,力求建设一支作风优良,求真务实的学生干部队伍,本着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宗旨,力争“少走形式,多办实事”。班集体组织健全,领导有力,学生工作基础扎实。召开“校规校纪,团史团情”主题班会,“树诚信考风”主题班会来树立支部成员自律意识,班委还积极带领同学们参与各项活动,并且班级的每一项活动都保留着照片,文字等材料,使得班级活动长效发展。
提倡实现创新发展 凭借专业展现技能
在辅导员带领下,班级成员团结一致,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类文化创新活动,同时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多次在科技文化艺术节以及摄影摄像类比赛中获奖,共有50%以上的成员获得院级以上(含院级)荣誉。以本专业为亮点,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和实际应用水平。班级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多名同学成为学院技术代表,在科技文化艺术节等专业比赛中荣获佳绩。董爱欣,王曙光,王伟等同学分别获得第十届全国作文新奥赛二等奖,张晨琦与王秀琳同学分别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其中,钟迎雪,王伟,张昊,王曙光,宋蒴同学拍摄的公益广告《方式在变,爱你不变》获得山东省科技文化艺术节微电影大赛公益宣传片优秀奖,胡国威同学的摄影作品获得第十四届山东省科技文化艺术节摄影大赛人物形象类优秀奖。
组织丰富文娱活动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
2012级6班利用丰富的文娱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拉近了班级成员之间的友情,更锻炼了综合素质。2013年10月组织“灌篮高手,谁与争锋”篮球对抗赛,利用“献礼十八大,我们在路上”为主题举办活动,感恩节利用节目及微博上墙形式的传媒学院与理工院的联谊活动,拉近与其他学院班级成员的友好关系。
该班级围绕了社会调查、服务民生、文化宣传、生态环保、等主题在班级内组建了不同的实践服务团队,深入基层开展切合基层需要,采用丰富多样的内容、灵活务实的形式来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诸如:微电影放映、走访老党员、圆梦留守儿童、关爱非遗等社会实践活动。2013年寒假,开展以“感恩之心——从小立孝”“弯腰,从小事做起,文明在身边”“我们来指挥,春节平安出行”“拥抱阳光”2期帮扶助教等活动。特别是“关爱蓝色“血液”——保护海洋环境系列活动,青岛国际啤酒节服务台志愿者活动,对于每次社会实践活动都能够认真组织体现了强有力的凝聚力。徐停等同学在聊城大学新青年及新闻网发表新闻稿件120余篇,张昊等同学在聊城大学电视台多次报道新闻。《大众日报》、新华网等媒体报道了同学们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