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商学院(质量学院) 作者:潘梦阳 吴寒 发布日期:2025-03-20
3月20日,商学院(质量学院)于东校区1#301教室举办"锋行万里承大义,辩纳千言立新声"主题辩论赛,2024级王心蕴、曲国等40名学生参与。
此次辩论以"雷锋精神是否需要物质奖励"为辩题,设置论证陈词、对辩盘问、自由辩论三个环节,双方围绕辩题展开深度交锋。辩论过程中,正方一辩率先立论:"现实里不少人有行善之心却因缺乏动力而难以付诸实践,物质奖励恰如'强心剂',能极大激发人们践行雷锋精神的积极性",并以"拾金不昧给予一定比例物质奖励可提升此类现象发生频率"作为实证支撑。反方主辩当即驳斥:"雷锋精神核心在于无私奉献,一旦关联物质奖励就背离了其纯粹内涵",强调"雷锋行善源于内心善良与社会责任感,若以物质激励会误导公众将善行等同于利益交换",同时援引志愿者群体无偿服务的案例佐证立场。
自由辩论环节,双方立足社会价值导向与人性驱动力双重维度展开激辩。正方以企业设立见义勇为基金的成功案例论证激励机制的可行性,反方则通过剖析有偿志愿服务可能引发的道德滑坡风险进行反制。辩手们或引述社会学理论构建逻辑链条,或运用生活实例增强说服力,思维碰撞间层层递进至社会治理层面。现场观众屏息凝神沉浸于思辨激流,在攻防转换的关键节点频频报以热烈掌声。
(审核 刘聪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