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作者:王曰鑫 解梓瑄 冯若曦 发布日期:2025-06-12
为深化同学们对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关联的认知,结合天文知识与地理现象,以天文视角唤醒同学们的生态保护意识,6月10日,聊城大学天文爱好者协会于东校区日晷广场,举办了“仰望星空 守护蓝星”活动。
活动当日,工作人员提前抵达活动场地,有序完成环境布置与仪器调试等准备工作。在讲解环节中,协会成员以日晷广场及地理园为实景课堂,结合区域地形地貌、植被生态等地理要素,系统阐释地球生态系统的独特性与脆弱性。从日晷的光影变化本质是地球公转与自转的时空映射,到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生物多样性减少,正悄然打破亿万年形成的自然平衡学,讲解员通过“日晷计时—气候变迁—生态影响”的逻辑链条,将抽象的生态保护命题转化为可感知的地理现象,引导同学们理解地球生态是精密运转的有机整体。
随后,活动转入天象馆模拟环节。依托专业天文观测设备与数字模拟技术,同学们沉浸式“置身”浩瀚宇宙场景,从太阳系的独特区位,到银河系中地球如的渺小存在,再到宇宙演化中生命诞生的极端稀缺性,讲解员以严谨的科学逻辑与生动的阐释方式,层层递进深化了同学们对“地球生态唯一性与脆弱性”的认知。在“地-月-日”天体运行模型动态演示中,同学们直观感受到天体间引力平衡的复杂机制,深化了对人类活动影响生态平衡重要性的认识,为生态保护意识的培育注入了宇宙尺度的科学认知支撑。
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不仅强化了同学们对生态保护的紧迫感,助力环保理念的有效落实,更将抽象的天文原理与现实的生态保护需求融合,极大地激发同学们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积极性,为构建美丽中国注入了青春力量。
(审核 刘杰 张福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