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岳学堂第18期:丛振谈丝绸之路与敦煌文化


作者:吴恩熙 仇默涵 葛戈   来源:团委  发布日期:2021-12-10

  12月6日,由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承办的第18期“光岳学堂”于校团委青年之家举办。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院长丛振担任主讲人,作题为《丝绸之路与敦煌文化》的报告。三百余名学生聆听讲座。

  报告初始,丛振老师利用大量的地图与路线图,结合自己重走丝绸之路的亲身经历,向同学们介绍了绚丽灿烂的敦煌文化与愈加繁荣的丝绸之路。他认为,丝绸之路不仅为丝绸、茶叶等各类物品提供贸易通道,而且为宗教和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丝绸之路上的经济文化交流,丛振老师提到“粟特”这一独特的民族。在没有通用货币和统一语言的条件下,粟特人充当了丝路上各族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展现出了强大的经商智慧。他还以幽默的话语讲述了长工抽烟时发现莫高窟藏经洞与道士王圆箓守经却被误解的真实故事,使同学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历史有许多偶然性,正是这些偶然性造就出真实且独特的历史。同时,丛振老师讲述了当今“一带一路”政策对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发展的重大作用,引领同学们感悟古今丝绸之路的变化。丛振老师生动风趣的讲解增加了学生对丝绸之路的了解,激发了同学们探索敦煌文化的兴趣,并呼吁当代大学生要带着思考去学习历史文化,担当起时代赋予青年的重任,在文化保护中学会传承,在文化传承中学会弘扬,促进丝绸文化、敦煌文化与其他优秀文化的交流。

  本期光岳学堂的顺利举办,不仅有利于加深同学们对丝绸之路与敦煌文化的认识,激发同学们对敦煌文化、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同学们自主学习、深度思考的习惯,增加同学们对文化传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丛振,男,历史学博士,现任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办青年项目、甘肃省社科规划办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各1项;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在《敦煌学辑刊》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厅(校)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次、三等奖4次。先后获得聊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聊城大学优秀班主任、聊城大学创新创业先进个人、聊城大学第三届大学生十大良师益友、聊城市社会科学学科新秀等荣誉。

  (审核 王欣 巨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