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情快讯
首页» 新闻资讯» 团情快讯

我校社会实践国家重点省重点系列报道一:“星火筑梦”服务队 “追寻红色足迹 助力圣地发展”

来源:团委   作者:朱建成 董雪 孙可赢 罗金雪   发布日期:2021-08-04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和“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重大契机,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夯实思想根基,切身体悟延安时期对中国革命及对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意义。7月21日,我校传媒技术学院“星火筑梦”服务队前往革命圣地延安,追寻红色足迹,助力圣地发展,开展了为期十天的专项社会实践。

  7月21日至24日,服务队随全国各高校一道集中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共赴南泥湾、凤凰山革命旧址、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等地参观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学习期间,服务队成员重点学习体会延安十三年精神,在延安精神谱写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感受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中国革命力量由弱变强、中国革命事业由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转折的辉煌历程。

  23日,各服务队模拟三五九旅分班建制,在未打散原有服务队规制的前提下,服务队队员最终与内蒙古民族大学和南京艺术学院的服务队队员组班建制成为“向党”一班,并以班级为单位,徒步前往参观凤凰山革命旧址、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等红色文化标志性纪念场所,在这片承载着初心与使命的红色土地上,凝望着宣传墙上富有鲜明斗争性的标语,注视着当年革命先辈留下来的实物印记,切身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知青一辈两代人为国分忧的民族大义、艰苦奋斗的顽强意志和执着进取的时代风尚。

  7月25日至27日为自主实践阶段,服务队前往红色教育基地宝塔山、延安新闻纪念馆、黄河壶口瀑布等地参观学习,同时积极深入延安下设古城村县与新城区聚落点展开走访调研,以求解决延安发展痛点,在推进延安圣地的经济有序发展的同时,更好传承红色基因与革命血脉,以实际行动为延安发展贡献力量。

  调研过程中,队员们与几位老人围绕日常生活讨论了新闻媒介的发展变化、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异同等话题,结合自身专业提出一些比较专业的见解看法,并认真仔细地向他们介绍了此行的目的和规划。在交流探讨中,大家逐渐变地熟络起来,几位老人主动与队员们分享关于这片故土的红色故事,队员们静静地聆听他们追忆过往岁月,从中感受时代变迁和当地的风土人情。队员们还热情地和过往游客交流摄影心得体会,从专业角度为他们讲解了一些简单的构图原理与摄影技巧,并就5G时代下新兴媒介、摄录方法及沉浸式电影等话题与延安区域发展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队员们收获颇丰。

  25日晚,带队老师与服务队成员们一同观看了红色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周恩来回延安》重温那段不能忘却的革命记忆,在观影过程中逐步加深对延安精神和老一辈革命家与人民群众至诚至真深厚情感的认识。

  

  在壶口瀑布,一位有着多年红色革命音乐指挥经验的老人与队员们齐声合唱歌曲《保卫黄河》和《我和我的祖国》,用动情的歌声深情告白母亲河的孕育和伟大的祖国,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聆听一同合唱,嘹亮的歌声响彻在壶口瀑布上空,爱国热情激荡在现场每个人心中。

  7月28日,我校传媒技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宋培宪、党总支副书记魏建国、团委书记赵勇,对外专事员秦建波,教育技术系副主任徐连荣,来到延安探望慰问我校在此进行社会实践的“星火筑梦”服务队的师生,并开展党史学习教育。29日,2021年“追寻红色足迹,助力圣地发展”全国大学生延安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挂牌仪式暨实践成果阶段性汇报于中共中央西北局举行,服务队牢牢把握活动主题,在围绕着调研主体的前提下,深入基层了解延安现状,在溯源延安红色精神与民族之魂,承袭精神血脉基因的基础之上,顺利完成第一阶段的创意迭代,产出了切实可行的文创初期成果与调研报告主体脉络框架。

  至此十天的社会实践圆满落下帷幕,活动暂终,项目未止,在这片承载着初心与使命的红色土地上,队员们切身感悟到红色文化的精神传承,也进一步坚定了传承先辈血脉文化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奋斗的远大理想和信念。服务队返鲁后将继续深入调研,深化研究样本数据,并严格依据大数据、多样本的研究思路,逐步完善调研成果,在文创路径之上拓展更多更贴合延安个体需求的经济生态发展新模式。

(审核 荣存福)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