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情快讯
首页» 新闻资讯» 团情快讯

我校社会实践全国专项系列报道五:“向往的生活”志愿服务队深入基层体验,传承红色基因

来源:团委   作者:朱建成 于佳彤 李星毅   发布日期:2021-08-13

  我校计算机学院“向往的生活”志愿服务队积极推进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华宁专项活动工作。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同时,继续加强党史教育,深入基层学习,赓续红色基因,助力产业发展。

  8月1日,志愿服务队跟随华宁县团委深入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基层,展开具体实践及调研。队员们来到万松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重温华宁县革命斗争的那段峥嵘岁月,参观烈士英名录区,瞻仰缅怀先烈。随后团队成员一同参观烈士普朝柱故居,深入了解普朝柱同志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担任省长、省委书记期间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同时也重温了中共地下党华宁县委艰难曲折、波澜壮活的奋斗历程。在普朝柱故居前,计算机学院教师包云作为带队教师接受华宁电视台的采访,表达了对本次社会实践的切身感悟和真诚祝愿。团队成员前往宁州街道城关社区,参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物流城、羊肚菌种植基地,对华宁县一、二、三产业发展现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8月2日,志愿服务队分别前往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宁州街道碗窑村、西家冲、冲麦社区,了解华宁陶历史文化及产业发展情况。在这个拥有百年制陶历史的村庄,队员们一同追寻华宁陶烧制起源的见证,寻找华宁陶传承创新的印记。副书记毛磊带领实践团队走访参观,讲解制陶文化,宣传产业政策,毛磊表示,“基层党建+美丽乡村+文化实践”在碗窑村全面展开,现如今,碗窑村入选全国第四批传统村落名单,其传统制陶技艺已被列为临沧市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随后,团队成员前往右所社区西家冲小组,调研美丽乡村建设。村支书向团队成员展示了2019年完成的“四位一体”项目的劳动成果,大力发展旅游业,采用“农业+旅游业”的方式,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网红打卡景点、农家乐等便是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最后,实践团队前往冲麦社区,调研传统村落建设。在村支书的带领下,队员们一路参观了村内的古井、古树、古泉、茶马古驿站、古道遗址等特色景点,其独特的乡村魅力激发了队员们寻找、挖掘、展现乡土的文化之美的热情。

  8月3日,志愿服务队前往华宁烟草综合大楼进行参观调研,并前往城关社区进行交流座谈。烟草产业作为玉溪市的支柱产业,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发展课题的调研方向,团队共同前往华宁烟草综合大楼进行实地走访。工作人员向团队成员简单介绍了近几年华宁县烟草的收购、销售情况,分析了当前烟草产业相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下一步的决策。团队成员一同前往城关社区,与相关工作人员就农村电商方面进行交流座谈。村支书表示,羊肚菌作为当地的特色产业,质量高,产量多,面临产业扩大问题,所以现阶段销售技术水平低、途径少已成为制约发展的最大短板。团队师生积极向村干部提出可行性建议,强调产业发展要提高内生动力,激励农民与时俱进,摒弃安于现状的思想,增强农民自身主动寻找电商致富道路的意识,并采取直播等当代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同时注重品牌打造,突出产品亮点,加强产品的宣传推广。

  8月4日,志愿服务队前往宁洲街道冲麦社区走访参观。在华宁县团委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前往冲麦村民委员会。通过总支委会书记李文介绍,队员们了解到从烤烟育苗到烘烤的基本工序步骤。团队成员深入冲麦村基层,对烤烟的不同工序展开进一步参观调研。在大路南烤烟专业合作社,队员们参观了集中烘烤烟叶的烤房。烟农表示,烤烟需要随时观察烟叶色泽形态变化,不断调整温度已达到烤烟的合格标准。最后,团队成员前往烟农家中观察记录已经烘烤后的烟草。通过实践调研观察,队员们掌握了烤烟的工序流程,也进一步了解了华宁县烤烟产业的发展现状,对烤烟产业的长足发展有了更深一步的思考。

  8月5日,为增进实践团队成员对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旅游产业发展的认识,志愿服务队前往象鼻温泉和么波冲参观。工作人员讲解到,华宁有着中国泉乡的美誉,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而象鼻温泉在其中尤为得天独厚,被群众视为“神水”,有“象鼻神水天下奇”的美称。随后,团队成员共同前往么波冲,草甸上繁花锦簇,与山峦、奇石、风车、羊群相映成趣。傍晚,在当地村民的热情款待下,队员们品尝到极具当地特色的风味美食,这使得团队对当地旅游开发项目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华宁县旅游产业发展以自然之美向游客呈现,零污染的生态美景、热情好客的淳朴乡风、令人难忘的美味佳肴让队员们真切感受到来自华宁的生态魅力。

  “向往的生活”志愿服务队深入基层,调研学习,勤做实事,脚踏实地投身乡村振兴建设,主动承担起时代使命,在社会课堂中增长才干、提高本领。

  (审核 荣存福)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