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书谭
首页» 专题网站» 湖畔书谭

“湖畔书谭”第二期开讲

来源:   作者:ldtw   发布日期:2019-05-03

发稿时间:2017年12月30日 编辑:吕炜燊 来源: 聊城大学团委

湖畔书谭600.jpg

12月28日下午,“湖畔书谭”第二期在东湖畔的“尚学吧”开讲。本期特邀外国语学院李志岭教授为大家作了题为《天下书原是一本书——以“四书”为例,兼谈书可以怎样读》的精彩讲座。

李志岭教授以学贯古今中西的渊博学识、兼具思辨理性和诗意文采的语言,既引经据典又别开生面地畅谈自己“天下书原是一本书”的读书见解和读书之法。他从中国文化的源头和延续讲起,认为《易经》是中国文化的元典,是群书之源,后世之书尽可归于此书,天下书原是一本书。他从书的形成过程、理解模式、阅读体验、终极目的四个层面阐释了“为什么必须把天下书读成一本书”。他指出,所有书都以本文化中最伟大、最原始的书为肇始,是围绕元典进行的衍生书写,读懂一本最伟大的书需要以读尽天下书作理解背景,读书的目的便在于读更多的书、了解更广阔的世界,读到书的边缘和尽头,溯到元典,读到“通关”,读出包举天下、囊括万有的大格局,把天下书读成一本书。随后,他从“四书”的要义探解入手,指出《大学》和《中庸》分别对《论语》进行了形而下和形而上层面的阐释,是《论语》一体之两翼,《孟子》则直接继承《论语》,与《论语》是“双璧”,得出了“‘四书’原是一本书”的独创性论断。他以此为延伸,将读书之法概括为“横读”“纵读”两种,指出要想真正读懂一本书,必须有其他相关书籍的阅读做背景,“横读”即是在共时层面上读周围相关文化的书,“纵读”则是要关注书的源头和来历,读先时的书,甚至可以将书“逆读”,先从经典、元典读起,与最伟大的书形影不离,时时翻阅。最后,李志岭对同学们提出勉励:要把书读成线、连成片,深入文化传统的土壤,为国家、民族、自身,读出底气、豪气、浩然正气!

讲座结束后,李志岭向在场同学赠送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书籍,鼓励大家对经典名著多读多思。(通讯员 吕炜燊 庞正宜 徐乃花)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1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